应天书院的文化气场
(商丘师院 李可亭教授)
仲春时节的商丘,万物欣欣,生机勃发;春风吹拂的应天书院,宁静悠远,纯净盈实,虽历尽沧桑,却枯木逢春,既有绚烂的色彩,又有古韵书香。应天书院的文化气场,随着春风,随着细雨,随着历史的年轮,播撒着,散发着,弥漫着,穿越时空,滋养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熏熨着一代代读书人的心灵、风骨和精神世界。
1010年前,1009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北宋皇帝真宗嘉许表彰应天府民曹诚的办学情怀、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下诏成立“应天府书院”,并赐匾额。从此,“应天书院”成了读书人的向往之地和精神家园,成了中华文脉的延续之所和国家栋梁人才的培养之地,应天书院在中国千年书院教育史上彪炳史册。
应天书院位居“四大书院”之首。北宋王朝是赵氏的天下,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在建立北宋之前曾做归德军节度使。由于历史上商丘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所在地,所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定国号为宋。赵匡胤认为他当皇帝是顺应了天命,所以到了宋真宗年间,就改宋州为应天府,后又把应天府作为宋朝的陪都改名为南京,与首都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天京大名合称为“四京”。商丘受到北宋王朝的重视,还由于商丘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它是首都开封在东南的屏障和通往江淮的门户,浩浩汤汤的大运河经过商丘,使得商丘成为一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大都市。
商丘的应天书院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在四大书院中,因为应天书院成立最早,所以位居“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在1035年改为应天府府学,1043年又改为南京国子监,其地位高于地方一般的官学,所以,应天书院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便是一所典型的官办书院,这也是应天书院成为“四大书院”之首的另一个理由;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独应天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特别是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应天书院组织较为完备,主讲、助教、说书、讲授官皆由朝廷任命,各司其事;应天书院与科举关系甚为密切,且教学有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学生“相继登科”,还有不少“魁甲英雄”,这些,也非其他书院所能比拟。
商丘的文庙也曾建在应天书院中,也一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应天书院中有大成殿,里面有“万世师表”孔子的高大塑像。孔子弟子3000人中有72贤人,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有10人,即“四科十哲”,个个身怀绝技。德行方面的代表是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言语方面是宰我和子贡;政事方面是冉有和子路;文学方面是子游和子夏。他们的塑像立在孔子的前面、左面和右面,既护卫着老师,也传承着孔子的衣钵,发展着中华文化。
修建后的应天书院,庄严巍峨,透示着它的沧桑,彰显着它的厚重。在我们的眼里,应天书院不应该是静止的旅游景点。它应该动起来,活起来,在中国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它应该有多样的形态,应该与现代的元素相结合,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