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站内搜索:
 
1
 首页  简介  组织机构  活动报导  工作动态  五老风采  美文分享  应天文苑 
 首页 
 简介 
 组织机构 
 活动报导 
 工作动态 
 五老风采 
 美文分享 
 应天文苑 
  五老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五老风采 > 正文
 
余曦未晚,桃李不言
2023-11-24 16:34  

余曦未晚 桃李不言

朱老先生一生与雪很有缘分,一是为国学,二是为国家。

第一是为国学。

“几年前的清晨,商丘的雪正下得紧,一位老人拿着一捆对联在雪中朝汉梁公园颔首前进,他走过的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不一会儿,便浅若碗底。不巧的是,这一天,汉梁公园的门因故未开,这个老人便立在风雪中,宛如霜松。”

“这个老人便是朱昆良,我到的时候,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几个小时了。”听到老师的这番介绍,我内心无比感动,久难忘怀,一个肩头落雪,笔直如屹的老爷爷形象瞬间在我脑海中清晰显现:古有杨时,尊师重道,在程氏门前宛如韧竹;今有朱昆良,为了通过公益手段将中华文明精华发扬光大,在汉梁公园门前,宛如霜松……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雪中踏出的一个个脚印,宛如笔尖,在我心上留下志趣高洁的诗。

2002年初冬的第一场雪,早早地印上了老先生的脚印,朱老先生来到京九新闻学校,只为为学生补上之前去永城讲课缺的两节诗词实训课。同学们对朱老先生的课听的十分认真,梅香则传叶,桃李自生风。在朱老先生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很争气,该校已有20多位学生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诗作。高会鹏同学激动地说:“以前学了多年的古诗词,就是不会写。朱老师讲课认真,帮同学们热心,大家学会了作诗填词,对今后在新闻战线上工作大有裨益。”。除了新闻,朱老的学生还利用他教授的诗词知识在不同的人生舞台上闪闪发光,朱老这样辛苦,就是为了中华五千年的诗词文化得以延续,并且发扬光大。

第二是为国家。当兵的事老先生鲜少提及,条件艰苦的六十年代的东北冬天十分严寒,当兵的也很艰苦。然而苦,对朱昆良来说算不得什么,大家都苦,但是心存希望,都相信跟着共产党奋斗,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当兵时,朱老既坚守岗位,又积极创作诗歌。东北某年的春天,朱老看着银装素裹的大地,俊艳热烈的红梅,在雪地里写下《汤池红梅》:“两树红梅泉水边,千花怒放似榴燃。朔风凌厉多摩抚,大雪纷飞复蕊颜。热气腾腾擦肩过,结冰串串挂枝圆。一副奇景天然秀,画面铭留我脑间。”,节奏轻快,饱含激情,初现朱老对诗词方面的天赋和才华,大雪中的红梅,像朱老的心,在天寒地冻中依旧赤诚恳挚。

朱老从小就特别喜欢文学,尤其崇拜毛主席,毛主席的诗他首首都能倒背如流,1958年,朱老先生所在的学校成立了共产主义食堂,年幼的他写下了题目为“高歌共产主义新诗”的作文,老师当即打了一百分。后来,当兵写诗的空闲并不多,但朱老把自己的热爱埋在心底,偶尔创佳作。因为文学的滋养沐浴,晚年的朱老依旧有着小桥流水的心境。为专心诗赋,他甚至将自己的卧室命名为余曦斋,自此,更为废寝忘食。

朱老退休后,一直积极从事商丘诗词工作,成立并发展了许多重要组织:如商丘诗词协会、商丘诗词楹联协会、商丘词赋家协会等。采访时,朱老未提一点从前的艰辛,我问老先生,“作为学生,我们喜欢诗歌词赋,但是无从学习具体的规范,该怎么办呢?”,老先生笑笑说,“学诗,要读诗,也要学习基本的规范,这样才能做到传承。”接下来老先生给我们讲了许多诗赋的平仄要求以及规范,我们十分受益,然后我们便就本专业特点与老先生探讨了一下学习文学的方法……采访结束,朱老先生还给我们写了一份2307字的辅助资料,并在结尾写上:“初稿,请指正。”我们深受感动,不仅为老先生的认真,更为老先生的谦悯。

采访过后,我久久不能忘怀,我在本子上写道:“慢慢才懂得了课本上那些箴言真正的含义,昨天见到一位老先生,从资料上看满身荣誉,当兵赋文,给我们讲的却只有商丘诗词发展的历程,过程之艰辛,困顿数不胜数,过后却又暮年上高楼,也算是“中弹”吧。”我认为朱老身上是有古代书生气的,是有民族英雄气的,他既当兵,保家卫国;又拿起纸笔,闲当骚客。我问老先生苦吗,老先生摆摆手,笑着说:“这算不得什么。”正如老先生的诗:“天风海雾开,红日破云来。”龙钟已敲,为事后生而回青。八十有四的朱老,虽然腿受伤但仍坚持到学校与我们共话二十大,与我们大学生交流,只为国学的传承。养气蓄势,立德树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滋养了无数个像朱老先生这般具有中国脊梁的真君子,有朱老师这样的人,中华文明精华不会丢,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的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中说道:“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传统文化发展如此繁荣的当下,当代青年,应该时刻向上走,但也要时时回头,沁润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汉代人的赋文,唐朝人的诗歌,宋代人的词曲,珍惜一切一切美好的文化并予以传承,像朱老一样,诗句有唐魂,为人有宋意。即使踏雪,也一直往前走。在国贫民弱的情况下,朱老积极创作诗词讴歌祖国,讴歌人民,永远保持年少时那颗恳挚的心,现如今,那个高歌共产主义好的少年,那个雪地赋诗的小兵,那个为国学门前立雪的老先生,在文学史卷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影响着后来的千千万万人。

                                                                                      人文学院 王梦瑶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商丘师范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邮政编码:476000  

豫ICP备05004423号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