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站内搜索:
 
1
 首页  简介  组织机构  活动报导  工作动态  五老风采  美文分享  应天文苑 
 首页 
 简介 
 组织机构 
 活动报导 
 工作动态 
 五老风采 
 美文分享 
 应天文苑 
  应天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应天文苑 > 正文
 
商丘风情
2018-12-15 13:52  

             

归德府八大家七大户的风云沉浮

(李可亭)

如果说中国历史是一幅灿烂辉煌的壮丽画卷,那么商丘古城在明清时期一定是其中斑斓多姿的精彩片段;如果说华夏文明是一支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曲,那么明清时期的商丘古城一定是其中令人荡气回肠的动人乐章。

经历了史前、夏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时期的文明积淀,到明清时期,商丘古城更加地丰富厚重、成熟稳健。古城自五代后唐时期始得名归德,两宋时期曾称为应天府、南京、睢阳等,至元朝改称归德府,明清一直沿用归德称号。历经沧桑的归德古城巍然屹立,写下了太多不朽的传奇,而古城“八大家”“七大户”的风云沉浮,更是一部明清历史的精彩演绎和真实写照。游古城,听故事,觅传奇,让我们打开时空隧道,来一场通达明清、触摸古城的穿越之旅吧。

归德古城:外圆内方三位一体格局堪称奇迹。探访古城,需要沉下心来,因为这如同与智慧的长者对话,其内涵博大精深,其外延无限广阔,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研磨。

从商丘火车站附近中心城区,沿凯旋路南行7.5公里,直达商丘古城北门。抬头望去,北城门楼重檐歇顶、飞檐翘角,巍峨高大的城墙向东西延伸,三个端正的拱圈式城门贯穿城内外。沿城楼边侧拾阶而上,只见城门楼内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十分的雄伟壮观、庄重典雅。

站在北城门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从高空拍摄的古城全貌照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整个归德古城仿佛漂浮在水上,四面城墙保存完好,城墙外城湖环绕,护城大堤即城郭如巨龙盘旋在城湖外侧,形成城、池、郭三位一体、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好像一枚巨大的古钱币造型,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图案不谋而合。

现存的归德古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动工修建,明正德六年(1511年)竣工,后又陆续加筑城门楼、垛口、马面等设施,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归德古城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明清历史、城市建筑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标本,具有国家级珍宝意义。1986年,商丘古城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的奇特美妙之处,从四面城门就可以领略到:古城北门称拱辰门,取拱着北斗星之意;南门称拱阳门,取供奉太阳之意;东门称宾阳门,意为像迎接宾客一样迎接朝阳;西门称垤泽门,取意西为阏伯之丘、睢水之泽。古城南门、北门相对,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东门偏南,西门偏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为古城的两个中心交点。

进入古城内,其龟背式、棋盘样的街道布局,更让人感受到精巧绝伦的古代建筑文化。城内中间高四周低,雨水顺地势集到城墙脚下,再通过南城门东西两座水门排出城外,即使暴雨如注,城内也不会积水。城内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多个规整见方的巷陌,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漫步古城,在纵横交织、峰回路转中,仿佛时光倒流,又如穿越古今,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如此巧夺天工的城池,是先人们历经磨难的智慧结晶。数千年来,商丘古城因地处黄河故道附近,黄河多次肆虐水患成灾,城池建了毁、毁了建。据专家考证,现存归德府城周边附近叠压着多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北20公里处,有一条高大雄伟、迤逦连绵144公里的土岭,那便是闻名遐迩的黄河故堤,明万历年间修成。它是沿黄河故道人民为保护家园用血与泪修筑起来的防洪大堤。

商丘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名人典故。自明朝正德至清初百余年间,归德古城人才辈出,出现过两阁老、五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御史、巡抚、总兵等高官显贵,其时盛传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居住古城的“八大家”“七大户”均声名显赫。因此,城内外官府民宅建筑颇多,明清风格的四合院鳞次栉比。

宋氏家族:明清政坛清名远扬。

天下宋氏出商丘,商丘宋氏有清名。北宋时有“三苏”,其光辉照亮了中国文坛,归德府有“三宋”,其清名享誉明清政坛。所谓“三宋”,即宋氏家族中的宋纁、宋权、宋荦,这三位均是明清时期举足轻重的朝臣。可以说,不了解这三位,看不出商丘宋氏的厚重与杰出。

距商丘古城西北约9公里处的三陵台,是天下宋氏宗亲寻根祭祖的所在地。明朝重臣宋纁的墓地就在这里。宋纁(1522—1591),字伯敬,官至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宋纁一生恪尽职守,匡扶社稷,正如他自己所言,“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70岁卒于任上,灵柩被送往商丘故里,900多公里沿途中,士农商贾夹道迎送,焚香哭拜。宋纁因倾情报国、廉政为民而千古流芳,是肩比包拯、海瑞的一代廉吏,后来大江南北多处建有的“三报祠”,供奉的就是这三位贤臣。

宋权(1598—1652),字元平,号雨恭,是宋纁的侄孙。宋权在明朝为官20年,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且素以清廉忠孝、正直敢言而闻名。后来宋权又在清廷为官8年,这8年中居相位6年,减税赋、宽兵役、慰农耕,力荐武将文臣,为大清王朝费尽心机。明末清初,好多明朝遗老遗少誓死反清复明,但朝代的更替无人能挡。这场历史演变中,宋权华丽转身,从明朝巡抚摇身一变为大清宰辅,这多少带点传奇色彩。在宋权看来,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无论是巡抚还是宰相,官道即民道,安民吏治,均是报效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宋权能屈能伸,也算是人中骐骥了。位于古城西门里的宋家大院即是当年宋权的府邸,现如今正在修缮中,完工后即可向世人开放。

在商丘古城北城门上,镶嵌有一块石碑,上书“清德”二字,刚劲有力、清秀隽永,据记载这是康熙皇帝给宋荦题写的“清德堂”的残留部分,在古城南的八关斋里,还保留着近20块康熙皇帝赐给他的匾额碑刻。

宋荦(1634—1713),字牧仲,晚号西陂放鸭翁,为宋权的儿子,14岁被顺治招为三等侍卫,为太子陪读。康熙三年,宋荦始做黄州通判,后升江宁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康熙任上有数次南巡,时任江宁巡抚的宋荦多次接驾迎从,颇得恩宠。宋荦在任江宁巡抚的14年里,为官清正有为,江南一派祥和,康熙赞誉其“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宋荦不仅政绩卓著,而且能诗善书,还擅长于收藏鉴赏,香雪海、沧浪亭、百衲本、碧螺春等文化符号,无不与他有关。当年,宋荦重修了沧浪亭,创立了百衲本书体,并且因和康熙品茶而留下了碧螺春的雅称。甚至数百年后,宋荦还成就了商丘与香雪海的姻缘。康熙三十五年(1696),宋荦到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赏梅,即兴赋诗一首,并题写了“香雪海”三个字,镌刻在崖壁上,至今“香雪海商丘宋荦”几个大字保存完好,成为一处胜景。“香雪海”电器即取自其名。前几年民权县领导到苏州招商,与香雪海老总聊起这段渊源,两家一拍即合,后来香雪海电器集团从南方全员迁到商丘民权落户,于是香雪海回老家便成为近年来在商丘流传的一段佳话。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商丘师范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邮政编码:476000  

豫ICP备05004423号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中心